轮毂轴承润滑脂越多越好
有些车主在维护轮毂轴承时,将轮毂轴承及空腔装满润滑脂,并认为越多越好,其实不然。轮毂腔中装满润滑脂会使大部分的润滑脂甩到轮毂空腔里,不但不能补充到轴承里去,反而会流到制动鼓中的制动蹄片上,使制动失灵,同时因滚动阻力增大,会使轮毂产生过热,并且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因此,只要在轮毂空腔内涂一层薄薄的润滑脂即可。既保证了关键部位的润滑,又易于轮毂的散热降温,同时又可以节约大量的润滑脂。
加上国产发动机各种配合部件的材料受热膨胀系数及配合间隙较进口车大,而且大多数国产车发动机没有装置机油散热器,若盲目采用进口机油,会因发动机在正常工作温度下机油过稀使油压偏低,甚至达不到规定的工作压力,不能满足正常润滑的需要,使发动机的磨损加剧。
新旧润滑脂混合使用
新润滑脂与旧润滑脂即使是同一类型的也不能混合使用。因为,旧润滑脂内含有大量的有机酸和杂质,若与新润滑脂混合将加速其氧化变质。所以在换润滑脂时,一定要在将零部件上的旧润滑脂清洗干净后,才可重新加入新的润滑脂。
解析润滑油的黏温性
润滑油的黏度,是指润滑油稀稠的程度。温度的高低对润滑油的黏度影响很大,温度高,润滑油的黏度降低,温度低,润滑油的黏度升高,这种因为温度升降而改变黏度的性质叫做黏温性。
较稀的机油形成的油膜较薄,阻力小、流动性佳,适合在低温、低负荷、较高速度的情况下运转。较稠的润滑油由于流动性较差,会导致大量的能量损失在克服润滑油内部阻力上,但它能够在机件表面形成较厚的润滑膜,故此适合在较高温度、重负荷、较低速度的情况下工作。
润滑油的黏度会随温度发生变化,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一桶机油在冷天我们会感觉它变稠,在热天我们会感觉它变稀。润滑油的黏度随温度变化的特性叫做润滑油的黏温性能,这一特性的量化指标叫做润滑油的黏度指数。
根据黏度指数不同可将润滑油分为三级: 35—80为低黏度指数润滑油;80—110为高黏度指数润滑油;黏度指数超过110即为特高黏度指数的润滑油。现在轿车上使用的发动机油都要求是特高黏度指数的润滑油。黏度指数越高代表机油黏度随温度变化越小,对气温的适应范围越宽。即低温(零度以下)流动性好,容易启动,冷启动保护好;发动机温度高,或环境温度高(例如:沙漠表面温度达到70度)时,机油黏度不会大幅下降,仍能有效地保护发动机。